泰納畫室|Turner Studio

2020/11/01 其實你可以畫爆

常聽到同學的疑問:「是不是非要把水分控制練到淋漓盡致才能畫好一張水彩畫呢?」🤔
今天來跟大家分享賴老師畫水彩的心得。其實,水分控制的確是水彩畫的入門基礎沒錯,我們先認識水分在各種濃淡乾濕中會產生的變化,這些原理能夠幫助我們得到想要的畫面效果,但,如果沒有辦法完全控制水分呢?
其實,大可以不必去控制它。
我們都知道,水會從多的地方流向少的,當你下筆的濕度大於前一筆時,便會產生我們俗稱的「水痕」,常常同學會認為出現水痕便代表「失敗」了,但其實水痕何嘗不是水彩繪畫獨特的媒材魅力之一呢?試著「反醜為美」,畫面出現一個水痕看起來不自然,那麼出現一堆水痕就自然了!😂自然表現媒材特性,其實也是水彩畫的樂趣之一。
如果水分控制不是必要的,那甚麼重要呢?
我認為,「明暗」與「形狀」是更重要的,也就是畫面結構。
只要你把畫面的明暗與形狀設計好,那麼無論裡面的水痕怎麼"爆",其實都不會影響畫面的結構。想要完成一張好的水彩畫,不必非得具備高深莫測的水分控制技術,甚至也不需要去控制,好好設計好你的明暗與形狀,然後輕鬆地去玩水彩吧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🔸這張是之前水彩課帶同學做的黑白水分練習
賴永霖老師示範